天天向上

AI、孙燕姿、部落格

孙燕姿写了一篇文章,我的 AI

我初次在推特上看到这篇文章时,以为是AI 以孙燕姿的名义写的,以回应近期「AI孙燕姿」翻唱引起的热烈讨论,然而,这篇文章实际上出自孙燕姿本人之手。我曾听过「AI孙燕姿」的《一直很安静》,感觉十分惊艳,不禁感叹AI技术发展之迅速,同时也认识到AI与真人相比,缺少局部的感情爆发力。也许是AI太担心出错,像一个好学生一样一丝不苟,缺少「坏孩子」那一点「坏」,没有个性。总体来说,我对「AI歌手」评价很高,它实现了我的心愿,可能也是很多人的想法,让喜欢的歌手演唱自己喜欢的歌,在真实生活中,这遥不可及。

说回孙燕姿的文章,初次阅读《我的AI》时,读得有些浮光掠影,不过已经感受到其清新的风格和轻快的节奏,更有深刻的洞见。之后又在和菜头的推荐下,我重读了几篇,体会更深:文章文字清新、节奏明快、风格幽默,孙燕姿思考深刻、心态开放,「置身事外」,富有前瞻性。

谈及以ChatGPT为代表的AI智能,她抱以开放的心态,认为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挡这一进程。尽管现在人们认为AI无法模拟人声中的呼吸等细微差异,但这些差异在不远的未来就会消失。她甚至进一步提出,人类引以为傲的创造力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特殊,艺术并不只属于少数人,大众也能借助AI的力量玩转艺术。

除了这篇文章值得学习以外,我还非常喜欢她的博客。她的网站十分简约,一片素净,没有多余的修饰,没有冗余的排版,有的只是纯粹的内容。这使我思考起写作的初衷。为什么我会被发布平台、编辑软件、甚至字体的选择所困扰,而忘记了写作本身的乐趣呢?不妨借着对博客的好奇,重拾写作的习惯。

博客(Blog),也叫部落格,如今看起来是远古互联网时代的产物,互联网刚刚兴起时,大家都喜欢写博客,写长文和网友进行辩论、交流。后来碎片化时代到来,140字的即时消息淹没了动辄几百上千字的长文,微博(广义的微博,指微型博客,比如推特、微博等)取代了博客。如今微博在图片、视频等多媒体的加持下,愈发野蛮生长,即时消息和碎片化阅读与表达方式导致我们的思考越来越浅。阅读长篇文章、读书、和写作都是促进深度思考的有效途径。如果我们仅仅转发和评论别人发布的内容,且很多时候只是发表情绪化的评论,如“很有趣”等,即使输出的文字数量多,实际上也无法真正增加我们的知识,我们只是在转发信息而已。我曾听过一个观点,如果一个信息在经过我转发后没有任何增值,那么我宁可选择不转发。

总的来说,我们应该恢复主动表达和写作的习惯,将自己的想法主动、流畅地表达出来,用词尽可能地准确,逻辑尽可能清晰。只要能将我们的思想清晰地表达出来,就已经非常好了。